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項重要需求,而文+旅也已成為新時期人民群眾享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近年來,黃山市秉承“文化是魂,旅游是體;魂體相融,珠聯璧合”的理念,文化搭臺、旅游唱戲,深度推動“旅游+”模式,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數字屏觸控古非遺
在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有一面4855mm*2063mm的多功能數字觸控顯示墻,它由12臺最新型交互式顯示工業拼接屏組成,通過手指、筆、手套等不透光的觸摸感應介質來完成觸控。博物館副館長姚昱波介紹,通過這塊數字顯示屏能更加直觀的一睹非遺文物的風采。“它支持縮放及360度球面自由翻轉,所以游客可以自己控制、觀看,目前館藏珍貴文物的3D視圖20余件,非遺文創的制作視頻18個。通過這個數字技術,能夠突破諸多限制因素,無接觸、無損害,全方位展示文物真實信息,受到了很多游客的喜愛。”據悉,數字觸控顯示墻還具備線上選購功能,游客可用手機在選購界面掃取二維碼,進入后端購物平臺,選購自己喜歡的展品,將非遺周邊工藝品領回家。
徽IP打造大流量
(黃山市文旅局供圖)
“徽工之巧、徽玩之雅、徽茶之香、徽味之美、徽藝之韻”,近年來,黃山市聚焦五徽品牌,全力打造爆款IP,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集中展示該市旅游形象、非遺項目和文創產品。未來,黃山市將繼續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推動徽州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探索用獨特的文化內涵和魅力詮釋旅游,在用旅游更好地傳播特色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的路上,找到適合黃山發展的最佳路徑。
文旅+引領新風尚
“蜀源文化活動進鄉村”(黃山市文旅局供圖)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黃山市共舉辦138項主題文旅活動,包括屯溪區在黎陽IN巷舉辦文化藝術節和燈會活動,在新安江濱水旅游區舉辦“新安江花月夜”活動;徽州區呈坎景區聯合抖音通過實時直播特色曬秋場景,展現獨特的民俗文化,唐模景區常態化舉辦“國樂進唐模”活動;歙縣首屆秋禧節以“江南好個秋、自在徽州府”為主題,圍繞十大秋色秋景,開展各類特色曬秋活動;休寧縣圍繞鄉村旅游和齊云賞月,開展特色文旅活動;黟縣塔川景區打造以秋收為主題的特色景觀,讓游客親身感受豐收的喜悅;祁門縣舉辦2020年“豐收杯”農民歌手大賽,活動內容涵蓋文藝演出、農事體驗等;黃山風景區開展“黃山之巔為祖國慶生”升旗儀式、舞龍舞獅民俗表演,以及“與游客一起做月餅”等精彩互動活動......非遺夜市、民宿展演、游船派對等各類活動精彩紛呈。
黃山市文旅局辦公室主任徐涌駟告訴記者,從結果來看,相對比純旅游,這樣的文旅融合體驗更能得到游客們的喜愛。“為了能夠讓來黃游客更能體驗黃山文化,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建立文旅項目申報、監測和管理等全流程工作機制,開發重大文化旅游項目187個,同步開展各形式文藝活動,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融為一體,就是希望能使黃山市文旅產業更加融合,更加豐富、更有特色。”目前黃山市有7處評為全省夜間文旅消費“四個十佳”品牌,數量位居全省首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3011.34萬人次,旅游收入265.05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市當年GDP比重15.1%,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6.02%。
文化與旅游融合,讓“詩和遠方”走到一起,在文旅融合發展時代背景下,如何使文旅融合更加適應黃山特色,放大文化和旅游綜合效應,這又成為了在第二屆黃山發展大會上一個值得探討的熱門話題。(唐進民 毛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