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位于當涂西大街一處院落里的書法篆刻工作室,濃郁的墨香裹著金石氣韻撲面而來,只見墻上張掛著篆刻和書法作品,案頭碼放著一枚枚精美印章。端坐桌前的工作室主人趙治虎左手執石,右手握刀,正沉醉于方寸之間,隨著刀與石的碰撞,一件巧拙相間、剛柔相濟的篆刻作品,從他的刀下誕生……

今年54歲的趙治虎,癡迷篆刻已近四十年的時間,篆刻了萬余方印章,創作了千余幅作品。
趙治虎說,自己癡迷篆刻是因為受哥哥的影響。16歲那年,哥哥送給了他一塊石料和一把刻刀,他在石料上工工整整刻下了一個“趙”字,那是他第一次接觸篆刻。

學印之初,他四處拜師學藝,參加書法、篆刻學習培訓班。他省吃儉用,想方設法從全國各地購買各種工具書,“1983年,剛參加工作第一個月發工資,我跑到南京新華書店,用全部工資22元買下了心儀已久的《中國書法大字典》。”趙治虎說。那時,他規定自己每天臨刻五方印,晚上下班后,在狹小的房間,刀刻發出的“吱吱”聲常常響到半夜。

就這樣,他的篆刻技藝日益精進,作品也先后在《書法》、《中國書法報》等報刊上刊出,作品多次入選省市展覽,還被博物館、紀念館收藏。
當涂是我國蒙學經典《千字文》的故鄉。在他心中,一直有個將《千字文》刻成印章的夢想。經過大半年的構思,1996年開始動刀,1000個字,四字為一方印,共250方印,他整整刻了一年。一遍刻完,還覺沒盡興,他又刻了一遍,并制作成一幅千字文篆刻長卷。

今年,趙治虎治印又有了新目標,那就是選取當涂百處風景名勝,刻成《當涂百景印》。為了完美展現這一作品,他查閱了縣志和各種史料,并到實地進行考察,尋古探幽,足跡踏遍了當涂的山山水水。那段時間,無論吃飯、走路他都沉浸其間,想著印章樣式、刀法、筆意。他再次研習甲骨、漢簡,確定了作品的風格。今年7月,《當涂百景印》正式動刀。“大青山”“金柱關”“清源門”“天子墳”等姑孰著名景點一一顯現在方寸之間。據了解,目前《當涂百景印》已基本刻制完成,下一步將編印成冊,并進行展覽。
文圖 記者 王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