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在六安市裕安區華祖村,成片的現代化農田讓人眼前一亮,整齊的綠色稻田,先進的水利信息化系統,讓人很難想象,以前這是一個一窮二白的貧困村。
據當地政府負責人介紹,早在2011年,當地就在謀劃脫貧出路,村里有個遠近聞名的能人叫劉永發,他從安徽走出去以后一直在江浙發展,自己開了公司當上了大老板。村里輾轉聯系上劉永發,接到家鄉的盛情邀請,劉永發決定把這些年在發達地區學到的先進經驗帶回到家鄉。
“這里的優勢是環境好、水好、老百姓淳樸。”劉永發告訴記者,自己在返鄉創業之初,先是將居民異地搬遷安置,然后整體流轉3000畝土地,為發展綠色農業做好準備。
“以前老鄉們種地用化肥、農藥,土地受到了一定的污染,要發展綠色農業必須重新休整。”劉永發將流轉的3000畝土地進行了平整并通過休養來優化土壤結構,從2014年到2016年,經過三年時間土壤已經完全凈化,于是他的“綠色農業計劃”正式開啟,永裕農村水利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
種植水稻,一般每畝地的利潤在500元左右,然而綠色水稻價值大大不同。“我們的水稻市場售價8元1斤,每畝純利潤在3000元。”為了確保產品品質,綠色農業示范區采用涵養優質水源、綠色無污染種植和訂單式加工的方式,整個產業鏈控制大米質量。據劉永發介紹,他們會根據市場訂單來加工,確保每位客戶收到的都是最新鮮的大米,從2017年正式產出綠色大米至今,合作社沒有收到過一起產品質量投訴。
如今異地搬遷的65戶居民,基本都在合作社工作。55歲的梁連言告訴記者,他在合作社做技術工人,月薪6000到7000元。70歲的貧困戶周啟富早年因病致貧,身體比較差,于是合作社就安排他進行一些衛生清掃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圍繞著合作社綠色農業產業,華祖村的村民們已經實現了脫貧目標。
關于下一步的發展,劉永發還有自己的謀劃。3000畝土地中,他規劃了600畝做現代化無土栽培蔬菜,這樣每畝的年利潤可達13萬元左右,為此他聯系了兩家大型企業前來投資落戶。“這里的水資源優勢得天獨厚,這些年環境治理的非常良好,加上基礎設施健全,合作伙伴們看到之后,很快就簽署了合作協議。”據悉,下一步兩家企業將投資3.5億元,在華祖村建成一座大型綠色蔬菜種植基地,未來華祖村將在綠色農業產業上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致富路。(記者 張毅璞 劉煒鑫 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