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7月31日,伴隨著一聲鑼鳴,合肥江航飛機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敲開”科創板大門。
這已是7月份,我省誕生的第5家科創板公司。
今年1~7月,我省新增境內上市公司12家。截至7月末,境內上市公司達117家,居中部第1位、全國第9位。
科創板企業上市彎道超越,實現集群式首發上市
時間回溯到7月3日,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拉開了皖企掛牌科創板的序幕。此后的7月9日、15日、22日,頭頂“量子通信第一股”光環的國盾量子、被譽為“智造專家”的埃夫特、主攻磁性材料的大地熊相繼掛牌……當月最后一天,主營航空產品的江航裝備也“敲開”科創板大門。

而行情火爆也體現在了上市后股價的漲幅上。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安徽科創企業,皖儀科技在上市首日的表現亮眼,股價報收35.90元,較其發行價15.50元,漲幅高達131.61%,領漲當日科創板。國盾量子的漲幅更是驚人。據悉,在7月9日上市當天,較發行價36.18元,該股開盤大漲673.9%,隨后暴力拉升,盤中漲幅更是高達1000%,這不僅觸發了熔斷臨停,也打破了科創板首日漲幅記錄。
創業板注冊制企業上市有突破,主板、中小板加速推進
7月16日,同慶樓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同慶樓是自“湘鄂情”上市后近11年來又1家餐飲上市企業,也是目前A股市場繼西安飲食、全聚德、廣州酒家、中科云網(原湘鄂情)后的第5家餐飲上市企業。
今年前7個月,我省新增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3家。
作為繼主板、中小板后,A股的又一板塊,創業板豐富了資本市場的層次。創業板定位于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型企業,并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整合。
2009年10月30日,首批創業板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其中就包括安徽的安科生物。
截至8月11日,共計21家皖企成功掛牌創業板。

從地域分布上看,安徽的創業板公司大多集中在合肥,共有10家。蕪湖、安慶、滁州有2家。蚌埠、池州、淮南、宣城、銅陵各1家。從行業分布來看,創業板皖企多為“兩新”產業企業,如醫藥制造業的安科生物、山河藥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科大國創,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國禎環保等。
踩下資本“油門”,交出優異的“成績單”,安徽究竟憑的是什么?
上市公司“乘風破浪”的背后,離不開我省為上市公司的培育與發展提供的“風平浪靜”的溫馨港灣。
——抓住政策機遇。
我省搶抓多層次資本市場特別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政策機遇,推進科創企業首發上市,創設省區域性股權市場科創板,加快省級股權投資基金體投資運營,開展交易場所制度建設和整合工作,防范化解上市公司債務風險,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提供優質服務。
以科創板為例,依托上交所資本市場安徽服務基地平臺,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先后舉辦研修班,組織注冊上交所浦江學院在線培訓等科創板企業上市專題培訓活動;
多次組織科創板擬上市后備企業赴上交所,邀請上交所專家給予“點對點”輔導,幫助企業加快規范、完善申報材料;
推進上報在審重點企業審核進程,加快重點企業科創板上市進度,在多方面不懈努力和支持下,全省企業科創板上市工作才得以厚積而薄發。
——良好的經濟發展勢。
資本市場是經濟發展“晴雨表”。去年,我省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114億元,位居全國第11位,增速快于全國1.4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我省GDP增速由一季度的負數順利“轉正”。
——投入“真金白銀”。
以掛牌“大戶”合肥市為例,2019年合肥市出臺政策,對科創板掛牌企業,將分階段給予500萬元的獎勵資金。這樣的“大手筆”不僅激發了企業上市動力,更大大降低了掛牌成本。
成績已是過去,關鍵還得看未來。
下一步,我省將搶抓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機遇,進一步完善擬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建設,加快研究出臺企業上市配套政策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后備企業分類對接主板、科創板、中小板、創業板實施首發上市,力爭全省企業上市工作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