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含山,文物修復師們正在仔細地對凌家灘遺址2017年度出土的陶片進行拼對修復。在現場,記者看見有的已修復完成,有的正在修復當中,各種陶片陳列有序。

據省考古所工作人員趙波介紹,他們文物修復的工作內容是,首先對出土的器物進行清洗,去除器物表面上的土質沉積物與粘附性沉積物等,再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對器物進行加固,接著對器物的碎片進行拼接,并對器物殘缺處進行補全。趙波說:“不同的器物修復技術不同。面對不同類型情況的器物,修復的方法是不相同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目的是在不破壞文物本身材質與結構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護文物,復原文物。”

凌家灘遺址位于含山縣境內,于1985年被發現。根據碳十四測定,它是距今約5800——53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也是長江中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過程中具有標志性地位。有關專家指出,凌家灘遺址所表現出的文化顯示了它悠久的城市內涵,可以說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城市。

自1987年發掘以來,凌家灘遺址發掘面積共4780平方米,出土文物2200多件,其中玉石器等珍貴文物1100多件。凌家灘文化與遼寧紅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列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由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

文/圖 記者 蘇自山
[編輯:
邵國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