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賈斯水成了含山縣陶廠鎮銅廟村垱圩自然村最忙碌的人之一。作為垱圩自然村網格黨小組長,他和村民組長賈佑富牽頭制定了新的村規民約,并組織村里的黨員、志愿者,24小時輪流值守卡口、發放防疫資料、逐戶排查等。
垱圩自然村有130多戶共560多人。隨著新的村規民約嚴格執行,加上黨員、志愿者的參與,垱圩自然村外出或進村拜年的不見了,串門的沒有了,原定的喜宴也取消了,各項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像賈斯水這樣的身影在農村基層越來越普遍。在狠抓全域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全市4600余名網格黨小組長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效利用村民“大管家”服務平臺,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防控”模式,團結帶領廣大黨員群眾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全面織密筑牢農村疫情防線。
疫情排查的“信息員”
“熟悉基層、善于溝通”是網格黨小組長的優勢,也是他們沖鋒在農村疫情防控一線的“利器”。
自春節以來,當涂縣姑孰鎮小橋村第九網格黨小組長潘成飛幾乎沒歇過。“聞聲書苑小區一共有640戶,我負責其中300戶,每戶人家我們至少上門3次。”潘成飛說,由于確診人員情況和疫情的不斷變化,摸排的重點也隨之變化;作為對村民情況最熟悉的網格黨小組長,他這個時候不能缺位。
在博望區,403名網格黨小組長以網格為單元,帶領黨員、志愿者深入開展地毯式走訪,對重點人群進行登記造冊,做到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同時,在各村主干道和進村道路設置卡口等200余個,由各網格黨小組長帶隊,24小時安排專人值守,對外來車輛和人員進行排查,全力確保“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截至目前,全區37個村均未發生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
防疫知識的“廣播員”
這幾天,每天早上8點不到,當涂縣湖陽鎮彰教村陶埠自然村的青年黨員陶立賢就手持小喇叭走村串巷,當起了“廣播員”。廣播里播放著帶有湖陽口音的“不出門、不聚集”“勤洗手、勤通風”等宣傳語音……從農歷正月初二開始,陶立賢堅守在防控一線,忙宣傳、忙排查、忙勸阻。
防疫期間,用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宣傳方式增強疫情防控的宣傳力度和傳播覆蓋面至關重要。當涂縣烏溪鎮通過“美麗烏溪”微信公眾號推送疫情防控等相關信息70條,教育引導黨員群眾理性應對、科學防控。花山區霍里街道蘇里村25名退伍軍人主動擔任義務防疫宣傳員,利用移動音響、流動“小喇叭”等走村入戶宣傳防疫知識。雨山區向山鎮充分發揮網格員基層一線“穿針引線”功能,利用網格員熟悉村情和人員的優勢,配合村兩委在村組公共場所、農村文化廣場等人員易聚集區開展宣傳,勸停各類宴席700余場次,有效避免人員聚集。
村民健康的“守門員"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老黨員更要起帶頭作用。”鄭蒲港新區白橋街社區的趙從聲、張緒銀、王豐水三名老人,都是有著三四十年黨齡的老黨員了。疫情發生后,三人憑著在居民中享有的較高聲望,堅持在防疫一線宣傳,參與值守社區重要卡口,并勸阻居民籌辦宴席。經過他們的反復宣傳,社區居民的防疫意識逐步提升。
全市廣大農村從實際出發,設立了2881個黨員責任區,組建黨員突擊隊1405支,團結帶領群眾投入抗“疫”一線奮戰,把聯防聯控、群防群治落實到位。
在含山縣環峰鎮,410名鎮村干部連同縣直單位抽調的341名干部,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充實網格人員隊伍力量;同時,組織720余名網格黨小組長、村民組長、老黨員、老干部,成立網格巡邏小分隊,加強村組日夜巡邏、交通管制、村組封閉式管理等防控工作。昭關鎮發動44名鎮村干部、27名醫務人員和124名黨員參與網格化包保,開展“敲門行動”,做到防疫宣傳全方位、人員排查全覆蓋、交通監測全區域、拒賭巡察全時段。目前,含山縣105個村已連續25日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
傾情為民的“服務員”
“麻煩幫我買青菜、口罩、消毒液”“我的慢性病藥吃完了,請幫我買一下”……防疫期間,全市鎮村黨組織廣泛開展以黨員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通過微信、QQ等方式與隔離人員溝通交流;針對隔離人員的生活需求,主動擔起“外賣員”“貨擔郎”的角色;及時安撫隔離人員的情緒,做好心理健康咨詢等工作,幫助他們疏解焦慮情緒、消除恐慌心理。
在含山縣仙蹤鎮,82名“防疫管家”和25輛“代購服務車”圍繞隔離人員、孤寡老人、貧困戶等特殊群體,開展生活保障工作。和縣石楊鎮花園村充分發動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志愿者等,開展環境治理、殺菌消毒、生活保障、心理疏導等志愿活動30余次。博望區丹陽鎮堅持“包保負責人+包片村干部+醫務人員+黨小組長”的“四合一”模式,由每戶包保責任人定期開展家庭慰問和心理疏導,安撫隔離人員情緒,切實保障廣大群眾身心健康。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耿良成 倪宏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