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引領贏未來
我市奮力推動工業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是傳統產業的主體,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數智技術賦能先進制造業,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毫無疑問,數字賦能對于馬鞍山這座“靠制造業吃飯”的工業城市而言,顯然已經不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大勢所趨的時代“必答題”。
去年以來,市工信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牽引性抓手,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馬鞍山新篇章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數據見證發展成效,目標明確前行方向。
2024年,馬鞍山成功躋身國家“千兆城市”、再次進入全國先進制造業城市60強,5個項目入選工信部2024年“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典型案例項目”、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目標完成率221.23%、1045家企業應用數字化軟件服務包、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72.5%、馬鞍山軟件園獲評首批“安徽省軟件名園”,5項均居全省第1……
東風隨春歸,勤勉謀篇正當時。2025年,市工信局將緊扣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這一牽引性抓手,科學謀劃工業經濟“開門紅”,繼續堅持“看樣學樣”大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工作,系統科學謀劃“十五五”發展思路,奮力推動全市工業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以“智”為翼,制造煥新升級
馬鞍山的制造業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積極探索前行,眾多企業通過數字賦能,插上“智慧”的翅膀,實現了生產方式、生產效率的變革與飛躍。
瑞泰馬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倉庫
走進位于鄭蒲港新區的安徽紫江噴鋁環保材料有限公司,只見智能化生產設備整齊排列、高效運轉,工人們正在趕制訂單,生產車間里一派繁忙景象。設備專員潘晨也忙著在車間里巡查,機器一旦出現故障,他就會及時查看,而以前,除了檢修設備,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兼職查看用電量。“自從公司的一個系統上線后,我就不用每月抄電表數了。系統會自動讀取電表數據,并且能夠及時分析這些數據,管理人員可以根據這些數據,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解決存在的能耗問題。”潘晨說,現在,他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本職工作上了。
“以前,我們需要人工讀表、抄表,抄表員要幾十個點位來回跑,設備每天的用電量也無法做到精準、及時把控。生產線上的設備日夜運轉,管理人員對于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數據只能憑感覺和經驗來判斷,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能源消耗像一個無底洞,成本居高不下。”該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姚五龍說,能耗數據采集系統上線后,一塊大屏上,能耗情況實時顯示,就像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讓人能夠清晰地看到生產中的問題,一旦數據分析發現問題,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費,企業就可以實時進行人工干預,“這個系統的上線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明顯降低了能源消耗,所有數據都‘上云’了,實時顯示,一目了然,還不容易出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安徽紫江噴鋁環保材料有限公司的“觸網登云”新探索,正是馬鞍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鮮活案例。
去年以來,市工信局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產業鏈協同、新基建提升、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產業治理數字化提升“六大行動”,建立數字賦能包保聯系、專班、調度、督查和年度考核五大推進機制,創造性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看樣學樣”,構建規上工業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重點“小巨人”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全力助推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馬鋼榮獲國家級“數字領航企業”稱號。2024年,新增4家國家級5G工廠、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數字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2個項目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認定省專精特新企業128戶、新增2個省工業互聯網“十佳應用案例”,5項均居全省第2;新增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2個,累計培育省級智能工廠20個,累計獲批省級“一區一業一樣板”3家。
馬鋼智園
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這片熱土之上,激蕩著數字化活力和智能化動力的新圖景已徐徐展開。
2025年,市工信局將持續推進中小企業“多轉快轉深入轉”數字化轉型工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千帆競發”工程、中小企業線上線下“雙向互動”服務工程等三項改革,全力以赴抓好數字賦能各項重點任務落實。
向“新”而行,改革破浪揚帆
數字時代,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發展智能制造需要一定程度的工業能力積累。
而在這些方面,馬鞍山都具備先發優勢和長效積累——因鋼而設、因鋼而興,制造業是馬鞍山的立市之本。作為資源型城市,城市的突出優勢在制造業,未來發展還是要靠制造業。
長江鋼鐵智控中心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改革創新與數字賦能,恰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共同推動著制造業駛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安徽盤景水泥有限公司強化數字賦能,搭建生產數據和管理相結合的三級數據模型,通過數據體系有效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將水泥生產由數字化工廠向工廠數字化轉變,提升了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和“畝均效益”水平,企業也上榜“安徽省制造業企業畝均效益領跑者”榜單。
榮譽的背后,是實實在在的效益。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工作效率,總體生產效率提高了35%以上,直接運營成本降低了20%以上,間接成本降低了30%以上,隱形成本降低25%以上,整體產值能耗降低15%以上。
盤景水泥的故事只是一個生動的縮影。馬鞍山工業企業“畝均論英雄”改革,在實踐中不斷迭代升級,打出了一套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組合拳”。
近年來,馬鞍山在安徽省率先啟動“畝均論英雄”改革,并迭代升級4.0版評價體系,創新增設畝均技改投資強度、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單位能耗營業收入、全員勞動生產率四項二類主指標及人才密度、容積率、安全生產三類加分項,推動指標由單位資源要素向創新要素拓展。此外,高效能推廣企業“提升畝均效益十二法”,土地供給層面啟動“標準地”3.0版改革,加快土地從“低產”到“高產”質變,促進產業從“低效”向“高端”升級,不斷提升產業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數據彰顯成效。2024年,圣諾貝、馬鋼誠興等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畝均效益領跑者,居全省第1;5個開發區入圍省級以上開發區畝均效益領跑者,居全省第2;21戶企業入圍全省畝均效益領跑者,居全省第3。
2025年,市工信局將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構建梯度培育優質企業后備庫,完善市、縣(區)、企三級聯動培育監測機制,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打造國家級“數字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
安徽美利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大型壓鑄島在生產壓鑄件
用“心”服務,實現“齊聲響應”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馬鞍山深知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每周一期、每期一個主題,“采石會客廳”邀請同一行業或同一類別的企業參加,問需紓困、賦能發展。這是我市搭好的親清平臺,企業家們在這里暢所欲言,無論是政策落實的困惑、要素保障的難題,還是市場拓展的瓶頸,都能得到充分探討與回應,書寫了一段政企“雙向奔赴”的親清佳話。
安徽林春和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博望區,主要經營傳統糕點和傳統醬腌菜,2024年10月15日,公司總經理陶賢霞受邀參加“采石會客廳”企業接待日活動(地方老牌名品發展專場),提出了希望政府部門協調企業生產用地的訴求。
市工信局、博望區政府相關部門赴企業對接。經過多方協調,去年11月18日,林春和公司與山寧村簽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將建設2400平方米的食品生產基地。
為企服務用不用心,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家往往用腳投票。
蒙牛五期鮮奶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6個多月;蜂巢能源項目,從簽約到4GWH量產下線僅用8個月;美利信簽約后59個工作日開工,開工后6個月封頂,10個月產品下線,投產當月即達到規上標準。
拿地即開工,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歸根結底體現的是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無事不擾、難時出手的“馬鞍山速度”“馬鞍山溫度”。
在機制建設上,我市創新建立“企聲響應”平臺體系,以企業反映訴求為導向,以快速響應、高效辦理為原則,知企需、紓企困、促發展。
在服務方式上,我市常態化開展“采石會客廳”系列活動,面對面與企業家交流,分類別、分層級傾聽企業意見建議,閉環回應解決企業問題訴求。
“企聲響應”典型經驗也被納入省政府辦公廳《典型經驗做法匯編》,并被推薦至國務院督查組;獲評“2024中國營商環境50人論壇”中國地方政府營商環境優秀案例,并被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報道。
潤物無聲,以企業反映訴求為導向,以快速響應、高效辦理為原則,“企聲響應”正在逐步實現城市的“齊聲響應”。
2025年,市工信局將不斷優化為企服務,落實領導包保聯系載體機制,分層分類對重點企業開展幫扶;創新編印“政策明白紙”,加大宣傳力度,組織全市9家省級以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深入載體、企業,全面解讀國家、省、市各項產業政策,率先完成規上工業企業政策宣講全覆蓋。同時,聚焦打造“全鏈條式服務”,持續用好“采石會客廳”品牌,完善“企聲響應”機制,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奏響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采石會客廳”活動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