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榮的鄉村產業、干凈平坦的鄉間道路、精致美麗的農家小院……鄭蒲港新區的鄉村,處處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今年特別是8月以來,鄭蒲港新區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以農村人居環境和鄉村建設水平提檔升級為重點,以美麗鄉村中心村、美麗宜居村莊為基礎,以徽風皖韻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精品村創建為抓手,全力推進鄉村規劃升級、人居環境提升、鄉村“雙基”提檔、鄉村產業提質、特色文化傳承、鄉村善治促進、基層組織提升等行動,分類建設,由點及線、連線擴面,打造一批精品村、示范片、風景線,推進新區鄉村振興走在前、作示范,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鄭蒲港樣板,取得了積極進展。
姥橋鎮:明確“一突破、二升級、三推廣”工作思路
在姥橋鎮姥長村,只見一個大型田園綜合體初步建成。該村將村內的廢棄房屋、溝渠、水塘等復墾成連片耕地,實施土地增減掛鉤,建設集休閑旅游、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為一體的大型田園綜合體,其中水產養殖面積約200畝,水生蔬菜約3畝,稻鱉共生約10畝,藕鱉共生約6畝,瓜蔞基地680畝,并將申報2000畝高標準農田。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推進中。
“全市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動員部署會召開后,我們立即組織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確定了奮斗目標,即力爭到2027年,姥長、菱湖、官塘等3個行政村鄉村振興水平達到全省先進水平,其余7個行政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顯著提升,全面推進新蒲社區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爭先創優。”姥橋鎮黨委書記葛道祥說。
姥橋鎮結合兩年來鄉村振興工作思路和實踐積極謀劃,主動與新區相關部門對接,進一步深入研究鄉村振興發展路徑,確立了村級產業發展 “一突破、二升級、三推廣”的工作思路,即在鄉村旅游發展方面尋突破,以優先建設姥長村田園綜合體為首要任務,建成環公交線路沿線姥長、菱湖、官塘村宜居宜業旅游帶;推進“高端水產養殖、大棚蔬菜、瓜蔞種植”等特優產業提檔升級;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上,推廣優質水稻種植,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建品牌。
實現更高水平的鄉村振興,必須在打造精品特色村方面加強謀劃、精準發力。為此,在原有建成的2個省級示范村、4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和5個市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基礎上,姥橋鎮積極推進姥長、菱湖、官塘、紅光等4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建設,力爭2025年前完成姥長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精品村建設,在市級“鄉村干部實訓基地”基礎上,力爭創建省級“鄉村干部實訓基地”,以點帶面、穩步推進,2027年前完成菱湖村、官塘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精品村建設。
為保證各項目標實現,姥橋鎮將加強領導,細化工作專班,圍繞“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堅持規劃先行,以整體謀劃、分步實施為原則,對全域內村莊進行分類整理調查,廣泛征求意見,優化村莊布局;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全力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強化項目帶動,以和美鄉村為牽引,深入推進姥長村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發展高品質民俗、農家樂、休閑農業、研學等。同時,姥橋鎮緊密結合“五大振興”,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時間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果。
白橋鎮:重點推進示范片建設
白橋鎮紅旗村許多村民外出打工,一些自然村房子空置時間較長,村莊道路也已破損。盤活閑置土地資源,改善生活環境,成為廣大村民的迫切需求。從2021年7月開始,該村以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為突破口,堅持群眾自愿、戶戶申請、人人簽字、整村交房的原則,實施全域土地整治工作,統籌農用地整治,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利用,解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新區“五統五促”試點村為白橋鎮紅旗村,通過小村融大村、廢塘變活塘、彎渠改直渠等方式進行土地整理,盤活農村土地資源,預計新增耕地120畝。該村還開展了300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完善田塊整治、提升灌溉和排水能力、改善土壤肥力,并經過市場運作,進行土地流轉,通過耕地連片規模化經營,實現節本增效、糧食穩產高產。新區成立以來,紅旗村已申報實施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區總面積170畝,新增耕地面積132畝,涉及9個自然村,拆遷安置115戶,今年又實施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區總面積288.94畝,新增耕地面積220.62畝,涉及6個自然村,拆遷安置206戶。
紅旗村推進“五統五促”是白橋鎮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白橋鎮以現有的8個美麗鄉村中心村為基礎,重點推進西梁山片區、七成圩片區、紅旗片區、馬圩田園綜合體等示范片建設,力爭到2027年,使鎮域內的人居環境舒適度、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明顯提升。在農文旅發展上,白橋鎮加快推進西梁山紅色旅游建設和七成徽風皖韻和美鄉村精品村建設,逐步形成串珠成線、連線成片,形成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景、面上有風光的宜居宜業宜旅風景線。在“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設上,該鎮立足本地資源稟賦,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基礎,推廣優質油、稻等種植,加強“一村一品”示范村創建工作,建成為白橋籍在外食品企業加工產業,對現有的瓜蔞、菊花、水蛭、艾草、制種等提檔升級,持續推進延伸全產業鏈建設。同時,該鎮以紅旗村為試點,全力推進“五統五促”工作,以七成村中心村為基礎,推進“微改造、精提升”,打造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徽風皖韻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為保證工作順利進行,白橋鎮深入開展走訪調研,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為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和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提供科學依據,通過調查摸底確定七成村為“微改造、精提升”特色保護重點村。結合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該鎮積極謀劃產業發展,摸清現有農業產業、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底數,確定陳橋洲村為第1個優質糧油種植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在西梁山、白橋老街、七成村等確定專人搜集歷史文化遺存,搜尋民俗、鄉土和農耕文化,整理村莊記憶,編好故事,講好故事。此外,該鎮還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在全鎮范圍內開展環境“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動,使鎮域內環境有了大變樣,同時對七成村“五清一改”和“三大革命”采取“回頭看”形式,形成工作清單,登記造冊,為規劃可行性提供依據。
鄭蒲港新區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區將在原有建成14個美麗鄉村中心村基礎上,重點推進鄉村振興8個示范片(姥長片區、菱湖片區、官塘片區、紅光片區、西梁山片區、七成圩片區、馬圩田園綜合體、紅旗片區),打造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徽風皖韻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精品村3個,培育一批省級的文明村鎮、民主法治示范村、休閑旅游鄉村,形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風景線2條,到2027年實現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鄉村人才活力迸發,鄉村文化日益興盛,鄉村生態環境更加優美,鄉村組織保障更加有力。
新希望播種在廣袤田間,新動能孕育在美麗村落。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美麗畫卷徐徐鋪開,昂揚激越的振興樂章在鄭蒲港新區越奏越響。
(推廣)